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控制的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温度敏感性、施工规范执行和储存时效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温度敏感性问题
SBS改性沥青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控制不当会直接影响其性能。
加工温度过高:超过195℃会导致沥青老化,性能下降(如针入度降低、脆化温度升高)。
施工温度不足:摊铺温度低于160℃或碾压温度低于150℃时,混合料流动性差,压实效果不佳,易出现空鼓、脱落。
环境温度限制: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卷材粘结效果差,强行施工易导致虚粘、渗漏。
施工规范执行问题
热熔法施工缺陷:喷灯加热温度不足(未达230℃)或过烧,导致卷材粘结不实;搭接宽度不足(规范要求≥100mm)或节点处理不当(如阴阳角未设附加层)。
基层处理不当:基层含水率高于9%时未做防潮层,或未清理锈迹、杂物,影响粘结强度。
验收疏漏:监理未对细部节点进行闭水试验,仅靠目测判定合格,导致后期渗漏。
储存时效管理问题
储存和运输中的温度控制不当会加速材料性能劣化。
储存温度失控:储存罐温度需保持160-170℃,若低于150℃或超过50℃,易导致改性剂沉淀或老化。
运输保温不足:运输中未使用防水保温篷布,温度波动超过10℃,影响材料均匀性。
储存时效超限:混合料储存超过24小时或温度降幅超10℃时,需二次加温,否则易出现离析、老化。
其他常见问题
材料选择不当:使用低温弯折性不合格的卷材,或未按环境要求选择星型/线性改性剂。
安全风险:热熔施工存在火灾隐患,地下密闭空间禁用明火施工。
(注:视频内容需结合实际施工演示,强调温度监测、规范操作及常见问题规避。)
总结:SBS改性沥青施工需严格把控温度参数,加强过程监管,并优化储存运输条件,以避免因温度失控导致的质量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