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校园文化建设:四川大学四大举措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发布于 2015年07月20日

[摘要]四川大学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四大举措,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四川大学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四大举措,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1.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自2012年起,启动“万门课程建设计划”,构建了学术研究型、创新探索型、实践应用型“三大类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截止目前,学校已开设 “创新创业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2506门,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管、社会贤达来学校给学生上课,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保障。

2.强化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教学。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操盘实训,目前,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已达496个;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立项校级以上项目千余项。2012年在国内率先实施了“实践及国际课程周”,2014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邀请了来自哈佛、牛津、斯坦福等世界一流高校的141名外籍专家教授,开设了151门短期实践类课程、183门涵盖文理工医学科的全英文国际课程。

二、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

1.依托川大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争取到了万达创业基金首期支持,2014届10名本科毕业生获得了万达集团提供的500万创业基金和全国万达广场商业店面支持。

2.与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共建共管“川大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目前,登记管理的大学生创业项目179个,入园项目50多个,涉及电子信息、软件研发、电子商务等行业。

3.加快与成都市共建望江和江安校区创新创业大楼,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产业孵化平台、产学研项目研发和转化平台。尽快成立“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三、推进学生众创空间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1.2009年率先成立了创业类学生组织——四川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部,建成了创业大讲堂、创业体验赛、周末创业沙龙、我最喜爱的十大创业项目评选等品牌项目。

2.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型社团建设,已建成“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等282个学生学术社团,平均每年开展各类活动700多次,参与学生1.3万余人

3.开设学生创新创业沙龙和创新创业茶息室,为学生创新创业交流探讨提供空间、搭建平台。组建网站、微媒体、移动终端“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全过程都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四、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1.建立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学籍管理制度。规定学生的修读年限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不受限制;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可根据需要申请在校创业和休学创业,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保留学籍;实行创新创业学分与实践教学学分有效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期间可免修部分实践类课程,且每学期修读学分不受最低要求的限制;创业学生的创业成果经认定合格可作为毕业论文内容以高质量多样化毕业论文形式申请答辩。

2.与工商银行共同设立了5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在校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大胆创业、办公司,使想创业的在校学生拥有相应的风险保障。

3.通过校友支持、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四川大学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创业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支持。

4.积极与成都市协商,共同打造1亿元的面向全球优秀学生的创新创业基金;积极与全球川大校友联系,筹划设立金额在4-10亿元的优秀学生创业众筹基金。

5.创建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需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为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

通过以上举措,四川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近3年来,1.9万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2450余人次,其中,国际大奖15项、全国特等奖51项、一等奖83项。截止2014年9月,学校自主创业的学生已经达到3970人,作为独立公司法人成立公司的共计78个;已经入驻孵化园区的创业团队共计49个;2014届毕业生中创业人数较2013届增长近3倍。2014年,四川大学荣获“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