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校园文化建设:宜宾市工职校“六优化,一提升”践行群众路线 争办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于 2014年08月22日

[摘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宜宾市工业职业中学校结合实际,以实求真,不落空套,以“六优化,一提升”为载体,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争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宜宾市工业职业中学校结合实际,以实求真,不落空套,以“六优化,一提升”为载体,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争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是强师德,提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党总支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之风,强化师德建设和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扎实组织党员干部及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通过学历提升、岗位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修炼内功,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是重德育,蕴内涵,优化德育模式。学校坚持以“快乐德育”为抓手,推动德育工作由“防范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着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实施“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信成长”的三自德育特色教育;以“三生教育”、“星级德育评价”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的“三生教育“延伸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一二三创星工程”评出“星级学生”、“星级班级”、“星级班主任”,成就了一批批“星级”学生和德育工作者。强化特色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三是按需求,重科研,优化课程变革。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尝试校企联合招生,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利用中国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的资源,打造适合学校的课程体系。以科研强校,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今年已集中开展了《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趋势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课程标准的构建》《职高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策略研究》等5个课题开题,并扎实推进实践研究。强化课程效益,做到学以致用,促进课堂变革,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四是营氛围,强硬件,优化校园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强化校园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先进硬件保障;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校园文化润浸学生心灵。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布局合理,环境优雅,专业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郁。新建2000余平米大型塑胶运动场,图书馆拥有图书14.6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万册。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共86间,其中计算机983台(其中59台用于办公、管理),组建了16间计算机房,各类实训实验成套设备2000余套。优美的环境促进师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激发师生爱校热情。

五是强合作,拓渠道,优化学生就业。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广大学生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学校承担了四川省下岗职工就业培训、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万农民培训、宜宾市酒都品牌劳务培训、宜宾市青春建功新农村就业创业培训、宜宾市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训等政府培训工程,年平均培训3000人次以上。为避免外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时诸多劳动乱象,今年学校还采取“就近”牵线搭桥,优化学生就业举措,先后与宜宾多家企业联系,定向培养学生锻炼就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六是重关爱,增团结,优化民族教育。学校重视对民族学生教育,通过开展“9+3”学生导师制,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广拓就业渠道等举措来优化民族学生教育。一是加强对“9+3”学生的的常规管理工作,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学生个人素质,以迎接用人单位的挑选。二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升专业水平。组织好课堂教学;开展好周末技能培训,做好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等级鉴定和职业资格证的考试等工作,做好就业的政策宣传。三是学校就业处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宣传学生特长才能,先后联系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酒店群、宜宾蜀南竹海世外桃园度假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扬帆(香港)教育集团等20余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9+3”学生。今年,2012级43名“9+3”全部落实岗位,一系列的教育举措,为服务民族地区的民生,团结民族作出了贡献。

七是奉宗旨,倡就业,提升学校整体内涵。学校党总支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相融合,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上台阶,提升学校的发展内涵,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奉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人才市场需求,深化工学结合,强化技能培训,着力科研,严把出口。改革课程和教学,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学生终生发展,围绕“做中教,做中学”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构筑“专家和能工巧匠上讲台、教学人员到企业”的互通机制,实现校企对流,企为校用,校为企托的职教新体系,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