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赶集网西北营销中心西安赶集网服务推广

联系资料

赶集网西北营销中心
所在地区:
陕西省 西安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暂无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王建虹
移动电话:
1377*******
电子邮箱:
***gjianhong@xamw.cn***

西安赶集网推广电话是多少?

发布于 2016年02月14日

[摘要]西安赶集网推广电话*** 赶集网西安分公司电话***

未来,互联网让我们怎么看春晚?看怎样的春晚?

央视不要怕,央视也不用怕,互联网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看你怎么去顺应和利用了!如果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开弹幕吐槽,一边发红包点赞,那是一件多么好玩的事情啊!

未来,互联网让我们怎么看春晚?看怎样的春晚?

不出我们所料,猴年春晚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两极分化的口碑之争。

一方,认为春晚可以打一个满分;另一方,则将春晚吐槽的一无是处。

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种两极分化的口碑非常正常。一是因为有一部分人是习惯性吐槽,不管节目的质量如何,他们都要吐槽。二是因为这节目适合某一部分人看,而不适合另一部分人看,众口永远难调,不适合自己看,自然要吐槽。

套用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你的春晚,不,这是你的春晚!

这种口碑的分化,其实是互联网个性化的冲击结果。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春晚或其他节目不可能会出现,那样很不正常。只有出现口碑差异,才说明我们的观众有各自的个性,才能说明这档晚会在针对某部分观众方面用了心、用了力。如果,所有的人都无力吐槽,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了,这档晚会还有何意义?

吐槽归吐槽,春晚的成绩还是可以用“斐然”来形容。当然,这里我并非指的是经济成绩。

2 月8日晚,春晚收视数据发布:除夕夜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超过2015年。这份数据涵盖海内外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收视与互动的观众,国内有6.9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晚会直播。有1.38亿人在网上收看了春晚直播,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 41%。

其实,如果单从电视观众这个角度看,猴年春晚与羊年春晚相比似乎没什么进步。因为去年的羊年春晚,曾经创下2015年之前八年中收视最低的记录,其中收视率第一次跌破30%,观众规模也是第一次跌破7亿。而我们的猴年春晚,国内有6.9亿观众,似乎也强不到哪里去。

但是,猴年春晚的亮点在于:网络收视人数增长超4成,有1.38亿人在网上收看了春晚直播,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41%。

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力量开始对春晚的收视数据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而这种冲击,还是建立在目前互联网电视和智能客厅还没有成气候、5G网络还是个概念的基础上。如果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发展,在未来,互联网观看春晚或许会超越传统电视观看春晚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至少能成为与电视收视分庭抗礼的收视形式。

那么,未来,互联网会用什么方式让我们观看春晚呢? 未来,互联网让我们怎么看春晚呢?包括央视在内的那些电视台,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出于经济因素、习惯因素和环境因素,有一部分观众还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电视形式收看春晚的。但是,而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如果春晚适合他们的口味,那他们肯定会愿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看春晚。

首先,为了抓住年轻人这个互联网网民主体人群,春晚必须在节目内容上做出改变,向互联网真正的进行靠拢。

中老年网民,可以容忍春晚上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变的面孔,可以容忍严重滞后于流行风潮的节目,但是年轻网民则不同。

我是一个70后,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了解一点目前年轻网民尤其是20岁上下网民的口味,那您会发现我们真的落伍了。我曾经“追踪”过我儿子的上网喜好,并且试着让他给我介绍他们那代人的网络口味,结果我的“三观”至少被颠覆了一半。从“万万没想到”、“暴走漫画”,到后来的某某神吐槽,再到目前的某某字幕组,这些网络元素让我只能是膜拜。而我的儿子,只是一名中学生。

他们不只仅仅会恶搞,他们也会关注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社区,甚至舶来品内容。春晚的小品、相声,肯定无法引发他们欢笑的,更不用说爆笑。春晚的歌曲、舞蹈,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尽管目前的春晚有网络用语,可这种网络用语是被过滤、是滞后的。

所以,如果想激发年轻网民的收视兴趣,最好有适合他们兴趣的内容。当然,由于一些原因,可能某些内容无法登上春晚的大雅之堂。但是,央视不是搞过网络春晚嘛,你可以专门搞一台面对年轻网民的春晚!

其次,向互联网的交流方式学习,电视台应该用互联网的形式让网民观看春晚。

硬件途径,这个已经不是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我们说的是网民与春晚之间的互动形式。

应该说,春晚是较早采用互动形式的节目,从多年以前开始,各地的贺电就开始出现在春晚舞台。

而如今的互联网,讲究的是最直接的交流与互动。我们可以体会,尽管微信和支付宝把网民当猴耍,可是今年除夕依然有那么多的人参与他们的耍猴活动,相信今后还会乐此不疲。因为,网民喜欢这种形式,甚至甘于被这种形式驱使。

如果未来的春晚采用目前互联网流行的交流互动方式,相信会很受一大部分网民欢迎。

举两个例子:弹幕、直播打赏。

春晚能弹幕的话,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数亿人在春晚的直播界面互动交流会是什么盛况。当然,这个弹幕肯定得有品味等方面的限制。而目前一些直播平台的直播打赏模式若是被移植到春晚,那春晚收入会吓死人。虽然会被骂得狗血喷头,虽然会有可能会出现鲜花与板砖满天飞的“惨状”,但这种模式会产生极大的粘性,吸引无法估量的网民和流量。什么微博微信支付宝,说不定会弱爆。

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一边看春晚一边给自己喜欢的节目点赞、发红包,那春晚虽然会“不伦不类”,可是前途会豁然开朗!

第三,春晚应该与互联网展开最合理、最深入的合作,进行最广泛的传播。

猴年的春晚,有一个版权方面的新规,那就是被数家网站“垄断”。

除夕前夕,版权局的一纸禁令,让微博、网盘等彻底与春晚绝缘:“经中央电视台授权,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独家享有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央视2016春晚’的权利。除爱奇艺、合一(优酷土豆)、乐视等已获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授权的机构外,其他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网络直播、点播、下载、IPTV等各种形式传播‘央视2016春晚’。”

这是好事吗?从版权保护角度看是好事,因为央视把转播版权卖给了这几家。

但是,从最大范围传播春晚这个角度看,这又是一个对春晚的束缚。

春晚,应该以覆盖最大的人群为目的,因为这是公众的春晚,而不是央视的垄断产品。这个暂且不说吧,回过来再说互联网观看春晚的方式。如果春晚有了我前面所说的两点特色,那么面向最广大的人群传播就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基础,假设允许网盘、微博、其他网站免费对春晚进行病毒性的传播,那春晚的影响力说不定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我感觉,不管春晚是一个基于什么目的产生的产品,如果想扩大影响的话,就应该与互联网展开最合理、最深入的合作,进行最广泛的传播,而不是搞什么形式不一的垄断!

未来,互联网让我们怎么看春晚?看什么样的春晚?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央视不要怕,央视也不用怕,互联网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看你怎么去顺应和利用了!如果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开弹幕吐槽,一边发红包点赞,那是一件多么好玩的事情啊!(姜伯静 首发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