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状元之路从事高考,中考辅导的专业补习学校

联系资料

状元之路
所在地区:
贵州省 贵阳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851*******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黄丽
移动电话:
1359*******
电子邮箱:
暂无

贵阳培训机构分享别总拿“态度”和孩子说事

发布于 2016年07月12日

[摘要]贵阳培训机构分享别总拿“态度”和孩子说事:要是你再努力一点,你就会考得更好一点;要是考试的时候你不紧张,你就会更高的成绩;要是你不这么贪玩,你就会考上更好的学校;要是你更听大人的话,你就会有更好的前程。

分享别总拿“态度”和孩子说事

         分享别总拿“态度”和孩子说事:要是你再努力一点,你就会考得更好一点;要是考试的时候你不紧张,你就会更高的成绩;要是你不这么贪玩,你就会考上更好的学校;要是你更听大人的话,你就会有更好的前程。

听了这么多的“要是”,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会真的按照这些“要是”去做呢,还是在内心深处抵触这些“要是”呢?最近还听到一种说法,说表扬孩子时,千万不要夸他的聪明,一定要夸他的认真;也就是说,一定上要说他的成功是认真导致的,而不是因为聪明的结果。这样做的理由,可以让他不因为聪明而骄傲,但会因为认真而继续努力。看起来这种说法特别有道理,但凡是虚假的东西,不管你多么有道理,到最后都会走向毁灭,在教育中也不例外!毕竟努力并不像我们所讲的那样,真的能够破解所有问题,没有能力支撑的态度,没有实力支撑的努力,最后换来的依然是失望与失败。

一、态度只能用来期待,不能用来责怪

在学校里呆久了,什么样的学生你都会遇上,有的学生经你谈话,立马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于是几个月之后,学习状态就改头换面,等到成绩一出来,自然让你刮目相看。可是,有的学生呢,随便你怎么和他谈话,虽然当面又是忏悔,又是赌咒发誓要好好学习,可等到感动的时段过去,就又恢复原样,不管是学习状态,还是学习结果,都让你要么失落,要么失望。把他们两位放在一起,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态度,态度实在是太重要了,你看前者,人家态度一旦得以转变,就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取得了这么明显的成绩;你看后者,死不悔改,你的学习态度不改变,怎么可能在行动中有转变呢,行动没有明显转变,学习结果怎么可能有改善呢?

可是,是不是后面这位同学就没有改变学习态度呢?在我看来,真正具有能力与实力,但却受制于不端正态度的人,还是占极少数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让自己的态度,跟着自己能力与实力走的人。虽然我们在此举了一个因为态度改变而成功的例子,又举了一个因为不改变态度而失败的例子,在个案面前,两者形成了一比一的态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前者往往是偶然的,而后者不敢说是必然的,但至少是普遍的。前者往往是拿来激励大家,是大家需要学习的榜样,之所以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是因为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后者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要想通也非常简单,要是绝大多数学生真的因为老师的一席话,就迅速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并取和了理想的学习状态与结果,教育是不是太简单了一点呢!用成功的“个案”,来教育和试图说服失败的“现象”,这恐怕是当前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成功个案”带来的态度,而是需要转变“失败现象”的方法。

几年前在出租车上,当司机知道我是对教育特别感兴趣的人,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痛斥他那上高二的儿子,说高一的时候在班上成绩很优秀,读书也非常认真,可进入高二以后,就不再喜欢学习,天天都去打篮球、踢足球,据说最近还在学校早恋起来了。言谈之中,司机就一个道理,之所以学习有如此大的滑坡,都是因为儿子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为了转变儿子的态度,他首先干的就是转变自己对待儿子的态度,从之前的关心备至与充满希望,到现在的嬉笑怒骂与失望透顶。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儿子的学习态度始终没有转回来,反尔朝着散漫的方向越走越远;更可怕的是什么呢,儿子与老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如果说之前儿子的贪玩是学习态度变化的结果,那现在儿子贪玩就又多了一个理由,那就是儿子与老子的对抗。

二、只有方法,才能让“态度”成为“行动”

这个世界固然是美好的,但依然有太多的事情看不顺眼,在我们看来很多事情就是态度的问题,但他人就是转变不过来。比如说,出租车司机那位上高二的儿子,高中学习这么重要,难道你自己就不知道吗,为什么要把人生最青春的日子用来荒废呢,难道你就不能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让对你充满希望的父亲对你放心吗?估计,问题还真出在这个地方,那些越是贪玩的孩子,估计比那些刻苦认真的孩子,更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价值,因为他们回家一看家长们那张脸,就马上“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那些刻苦认真的孩子往往要等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够“收获”学习的重要价值。那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依然“放纵”自己继续贪玩下去呢?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相信每一位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但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要把对学习的热爱坚持下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思想层面上的重视,与在行动层面上的坚持,在别人看来只是态度的问题,但在自己看来却是实力的问题。你很爱一个人,但这个人始终对你不上心,甚至偶尔还对你冷嘲热讽几句,你还会对这个人的爱持之以恒吗?我自己的数学始终学不好,可并不等于我就恨数学,或者说我意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数学就被别的同学甩了几十分,这还用得着家长或者老师来提醒我数学有多么重要吗?可是,我需要的不是在态度层面上的提醒或者指责,我更需要方法层面上的帮助与指导。你一定会说,你肯定是喜欢学习的人,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的人,要是你不提醒他学习的重要性,他连学习的自觉性都没有。我并不这么认为,有学习自觉性孩子,你提醒提醒他,他还不反感你,会觉得你是真心诚意对他好;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孩子,不等于他一开始就不喜欢学习,只不过学习已经抛弃他很久了,这时候你再在态度层面上提醒或者指责他,带来的一定不是他对学习的热爱,而是对你的“仇恨”,他会觉得你根本就不理解他,因为他是被学习抛弃的人,而不是抛弃学习的人!

我接着问出租车司机,你儿子在上高一的时候,是不是成绩还不错。他说,是的。我问,到了高二,是不是成绩就下滑了。他说,这是肯定的嘛,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呢!我说,那我们能不能倒过来看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总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贪玩导致的,能不能把孩子的贪玩看成是学习成绩不好导致的呢?这样一种观点,虽然我们承认了学习成绩不好的事实,但却挽救了自己家的儿子呀?他说,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说成绩不好导致了孩子的贪玩,那我难道找医生先把他成绩不好的病治好?我说,当孩子身体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放弃学习,你不会责备孩子吧,这个时候你会想到找医生替他看病吧,现在他成绩不好的时候,你怎么认为没有必要找人帮他看病了呢。为什么你不认为生病是他自己的态度问题,但顺理成章地认为成绩不好是他自己的态度问题呢?这个时候我得下车了,不知道这番对话是把出租车司机搞清晰了,还是搞晕了,反正对我来说,是深刻的意识到了,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态度上的提醒与指责,而是方法层面上的帮助与指导。

三、需要转变的不是学习态度,而是对待学习的态度

孩子生病了,我们遍访名医;孩子不爱学习了,我们从不遍访名师。孩子生病了,我们知道这不是孩子的过错,绝对不是孩子自己想生病,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医生,甚至名医,来去除孩子的病痛,让他们重返健康。在孩子生病期间,我们能够容忍孩子很多的行为,比如比以前更懒,比如更喜欢吃小吃,比如更不爱学习等等。可是,当孩子不爱学习时,我们就简单地认为这是孩子自己不爱学习了,粗暴地要求孩子必须重新爱上学习。可是,对于学生来讲,不爱学习难道不也是一种“病”吗,哪一位学生会不爱学习的呢?当学习不再爱他的时候,他为什么就不能够放弃学习呢?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让他们找到让学习爱上他的方法,而不是让他爱上学习的方法?当学习只会让他受伤的时候,不管是你,还是我,都不会真爱上学习的。

在学校里,总有孩子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或者在平时考试中,表现得非常优秀,可是一到大型考试或者重要考试时,就象霜打的茄子,蔫了!这是不是态度的问题呢?平时好好学,谁不希望考试也考个好成绩出来呢,肯定不是态度的问题。那不是态度的问题,肯定是考试紧张导致的。那为什么到了大型考试或者重要考试时候就会紧张呢?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紧张,只会对特定的事情或者特定的人紧张。那为什么会对特定的事情或者特定的人紧张呢,因为他没有完全掌握这件事情的运行规律,因为他没有完全掌握这个人的处事原则,但这件事或者这个人又对他很重要。到了这一步,我们大致清楚为什么孩子们到了大型考试或者重要考试就会紧张了吧。考不了好成绩,就是表明他没有掌握大型考试或者重要考试的知识,这是个事实,不是个态度。

孩子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对老师所教内容与方法的重复,这个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甚至越是创新越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在平时考试过程中,由于题目往往是所教的老师出的,尽管并不是直接教自己的老师出题,也是教过这些知识的老师出题,所以他们也乐于出自己教过的内容或者方法,这时候对孩子们思维的挑战与方法的创新并不大,依然是以重复为主。可是,一旦到了大型考试或者重要考试,往往出题目的人并不是教这些知识的人,而是研究这些知识的人,他们对学生的考核就不再是内容与方法的“重复”,而是对内容与方法的“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掌握呢,那就是要会独立应用,甚至还要会创造性的应用。虽然在知识的学习上,平时考试与大型考试的要求是同一的,但在知识的应用上,两者却是“矛盾”的。前者要求你熟悉并巩固老师所教的方法,后者要求你创造并突破老师所教的方法,当你在前者上驾轻就熟时,在后者上就只能“伤心太平洋”了。

究竟是学习出了问题,还是学生出了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学习问题,都推给学生,自然就把学习问题转变成了学生问题,这时候我们的孩子们,是不是就特别的委屈呢?其实,当学习出了问题的时候,需要帮助的学生,受到折磨的也是学生,

真正需要研究的则是学习。所以,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太多的成功了的个案,或者是那些让人眼睛一亮的励志故事,而是脚多实地的告诉孩子学习这个过程的问题与方法;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方法层面上的“教育家”,而是需要更多行动层面上的“学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