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郑州瑞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心、专业、专注 做复合肥设备/有机肥设备行业的先行者

联系资料

郑州瑞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河南省 郑州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1335*******
传真号码:
0371*******
联 系 人:
朱经理
移动电话:
1335*******
电子邮箱:
***1185834@qq.com***

有机肥设备“有机食品”成为农产品安全代名词

发布于 2015年06月02日

[摘要]有机”成为农产品安全代名词   “有机食品(OrganicFood)”本身是一个舶来概念。它代表的不是食物里的化学成分,而是一种农业体系。“有机耕作”的体系下产生的就是“有机食品”。有机农业之所以能够流行,这和公众心目中的“大自然是仁慈,自然是健康”的观念有关。   可见,彼时人们从事“有机食品”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食品安全。而是出于节源、环保等方面的考虑。
“有机”成为农产品安全代名词

公司网站电话***  “有机食品(OrganicFood)”本身是一个舶来概念。它代表的不是食物里的化学成分,而是一种农业体系。“有机耕作”的体系下产生的就是“有机食品”。

  牛津大学的农学家,第四代Northbourne勋爵(fourthLordNorthbourne)最早提出有机耕作的概念。1940年,他的作品《LooktotheLand》发表,其中定义了当时两种对立竞争的、无法互容的农业体系——有机耕作(organicfarming)和化学耕作(chemicalfarming)。前者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耕作方式,而后者则过分依赖于工业革命发明的农药、化学肥料、大型机械等等。公司网站电话*** 

  从有机食品的起源来看,人类——尤其是西方人开始从事有机食品时,并不是为了食品安全,而是为了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石油农业的新生产方式。

  美国法学家森斯坦认为,有机农业之所以能够流行,这和公众心目中的“大自然是仁慈,自然是健康”的观念有关。

  可见,彼时人们从事“有机食品”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食品安全。而是出于节源、环保等方面的考虑。

  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很多人发现如果依赖于石油,一旦石油枯竭,那么人类的粮食生产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有机食品就在西方流行开来。

  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石油并不会用尽,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却一直保留下来。用《地球的法则》一书作者、美国生态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的说法,他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有机食品,是因为有机农业能减少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水和野生动物的影响,“我多花的那部分钱其实是在服务社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空气、水源、土壤的严重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大量、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残留,齐聚发力,使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出于对自身健康的长远考虑,越来越多地民众开始选择更安全、更有营养的农产品。“有机食品”横空出世。公司网站电话*** 

  。有机产品认证设计存在漏洞

  早在2012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自3月31日起全面实行。根据《规则》,国内生产的所有有机产品,必须统一使用国家认监委认可的新标识,包含有机码、有机认证标识、认证机构名称或标识,相当有机产品有了“电子身份证”。该规则也被国际有机人士认为是世界有机业“最严格”的规定。

  号称史上最严格的《规则》并没能困住认证混乱这头猛虎,中国有机食品的乱象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全国有机产品认证资格的机构有23家。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农业部下属,一种挂靠大学科研名下,还有一种属民营类。这些认证机构的生存要靠有机企业缴纳认证费用,处于一种“既是裁判员,又靠运动员养着”的尴尬处境。

  另一方面,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背景复杂,不乏农业部、环保部等各部委的背景。他们委托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分管,但“查出认证机构有问题后,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互不买账。认证的混乱,引发了企业和媒体的公开质疑,中国企业报曾发文质疑认证机构的设计有制度上的问题”。

  除认证的问题外,花钱“买证书”现象也成为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有效的有机认证证明是判定产品为有机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缺了这样的证明,其有机的身份就要被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有些超市、网店卖的标有“有机”字样的有机农产品,未必就是真正的有机产品,能够提供有效有机认证证明的可谓寥寥无几。

  市场上所谓“有机产品”正面临假冒多、区分难、认证乱等诸多问题,而广大消费者来要想识别“真假李逵”比登蜀道还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机农产品认证上的混乱,给了一些不守规矩的农户、企业和商家可乘之机,导致假冒有机、花钱买证的现象泛滥成灾。

  以花钱买证来说,对同一个有机产品项目,不同认证机构收费标准不一:上规模的认证机构投入力量较大,要求严格,收费也相对较高,可达两三万元。而不规范的认证机构基于生存压力,几千元钱就可以搞定。

  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农户,为了节省成本,更倾向于找那些不规范的认证机构来为自己的产品进行认证,结果就很容易导致标准降低、要求放松等问题,事实上沦为了“花钱买证”。

  2014年8月14日,河北石家庄市大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娇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坦言,目前农产品的有机认证费偏高,呼吁国家给予补贴。

  有机产品认证设计不严谨、标准不一、费用偏高以及买证书等乱象,严重束缚着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某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规范有机农产品认证市场,避免有机农产品沦为企业“买证书,卖概念”,除了需要加强对产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监管之外,还要加强国家认监委等相关部门对认证机构的监管;采取市场退出机制,强化认证机构的权威性;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降低认证的成本和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市场信心,扩大市场需求,同时使有机农业能够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最终实现良性发展。不施化肥农药就会面临“挨饿”

  虽然从2005年开始,中央连续6年将“发展有机农产品”写入“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有机农产品”,但一些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家表示,政府出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有机农业的产量不足以抵御粮食风险。一些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如果一半人吃好了,另一半人就不能吃饱”。

  4月2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2015)》显示,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将以“12连增”达到6.1亿吨。值得注意的是,“在耕地面积逐渐萎缩的情况下粮食连年高产,化肥、农药的‘贡献率’非常可怕。”

  某农药专家认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虽然农药的技术指标逐步走向高效低毒,科学使用可以保证安全,但农民尤其是老一代农民极易导致农药残留的用药习惯仍然有待矫正。他强调,“不用化学农药肯定不行,凭借既有的技术手段,生物和物理方法还很难抵御不断‘强化’的病虫害,以农村现存劳动人口数量,人工除草也不能满足大规模农业的需要。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业根本不能摆脱农药,化学合成则依然还是农药生产的主要手段。”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最发达国家都没有让国民只吃不施化肥、农药的农产品,如果那样肯定会面临饥饿的危险。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也是国固民安的基础。如何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同时,又不影响十几亿人吃饭,似乎还要另辟蹊径。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就“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污染源,占到我国全部污染排放的半数以上”的说法,向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求证。张桃林称: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非常突出,总体上讲不容乐观。

  这一新闻话题引发公众的极大关注,其中,就包括一些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家。在他们看来,在农业面源污染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完全禁止使用化肥、化学合成的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并杜绝“反季节种植”的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很好的发展。

  事实上,在推进有机农产品培育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确下足了功夫。除给予“有机”企业政策扶持外,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有机农产品培育发展,重点向有机认证、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倾斜。

  虽然如此,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周期较长、种植成本高、环境要求严格等特点,决定了我国有机农产品大规模推广仍尚需时日。

  或许,在通向有机农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我国有机农业企业仍需很长时间的踯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