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长沙中冠环境管理公司环卫招标,湖北环卫服务,浙江环卫公司招标找中冠环境业务遍布各省市

联系资料

长沙中冠环境管理公司
所在地区:
湖南省 长沙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1862*******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李总
移动电话:
1376*******
电子邮箱:
暂无

湖南环卫招标分享:跻身全国前七、新闻联播点赞,湖南湘江新区有何改革“秘笈”?

发布于 2020年07月06日

[摘要]湖南环卫招标分享:跻身全国前七、新闻联播点赞,湖南湘江新区有何改革“秘笈”? 6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在头条聚焦湖南湘江新区,点赞了湘江新区高新技术行业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逆势增长的具体举措
分享:跻身全国前七、新闻联播点赞,湖南湘江新区有何改革“秘笈”?
6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在头条聚焦湖南湘江新区,点赞了湘江新区高新技术行业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逆势增长的具体举措

加快审批,简化流程,组建创新战略联盟……从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座刚满5岁的国家级新区,自带改革基因,通过一套自主探索并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抓住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既定目标的关键一招,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七。
 
今天,湘伴君就带大家来看看,湖南湘江新区是如何在实践中持续深化改革,通过5年时间,趟出了一条自主探索并可供借鉴的发展之路。 

我们先来看这个中部地区国家级新区,自2015年5月24日接过“国家级新区”这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以来,折腾出了一番什么大动静?

湘伴君这里有一组数据:

五年间,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602.5亿元增长至2019年2467.96亿元。2019年,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较全省高2.7个百分点,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升至第七。要知道,在国家级新区的“友谊赛”中,湘江新区面对的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强大的竞争对手。

五年间,新区合同引资过万亿元,投资50亿以上项目达67个,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都有50亿以上项目落地,这是什么样的发展节奏,大家感受下……

还有一个数字值得特别关注,五年来,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3.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至13%,占比年均增长22.9%。这说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年均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反映创新在这片土地上的被重视程度。

这样高质量的“规模”数据还有很多,湘伴君就不一一罗列了。按照挂牌之初定下的“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目标,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湘江新区仍能实现“五年成规模”的发展巨变,原因何在?背后有着“三个转变”的改革发展“秘笈”。

土地财政向产业驱动转变


土地财政在中国改革、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依赖将不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湘江新区摆脱了这一传统发展模式,由土地财政向产业驱动转变。

早在四年前,湘江新区就拿出南部1200亩城区高净值土地,投资18亿元,建设国家智能网联(长沙)测试区。筑巢引凤,短短两年时间,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为支点,湘江新区先后吸引了包括百度、腾讯、华为、舍弗勒、京东、中车、希迪智驾、地平线等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落户,构建起欣欣向荣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

就在5月15日,“国家级智库”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中,长沙“逆袭”位列全国第三,比肩北京、深圳。

坐拥湘江优良的江岸地段,如果开发房地产项目,“一锤子买卖”能有几十亿元的进账,但湘江新区显然看得更加长远——以1.0的低容积率规划建设的湘江基金小镇横卧江畔。目前小镇入驻有基金机构313家,基金管理规模2123亿元,产业基金已投项目189个,投资额达48.72亿元,为湖南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相比林立的房地产,湘江新区用自己的成绩证明,摆脱土地财政转向产业升级后,为湖南、为中部贡献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才是国家级新区该有的发展姿态。

大开发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转变


产业新区的建设离不开对产业项目的追逐,而湘江新区的“新”,在于摒弃大开发中粗放式发展与同质化竞争,推动产业和开发向差异化、特色化转变。
 
新区覆盖岳麓、望城、宁乡三个行政区和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岳麓高新区5个园区。好项目谁都想要,如何分布好项目,形成发展合力?新区以产业链思维为牵引,以资本和基金为纽带,与各区市、园区结成了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长沙高新区被定位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宁乡经开区主打食品、家电产业,望城经开区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宁乡高新区形成储能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格局,岳麓区高新区初步形成检验检测产业特色……

这种灵活高效的“湘江开发模式”,不断有效实现了产业的基地化布局、集群化招商和资源的垂直化整合,更保证了区域开发发展的速度,新区五年累计签约项目630余个,合同引资过万亿元。
 
不仅如此,新区对标长沙22条产业链,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在此竞相发展,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散发出蓬勃生机,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然成型。

传统开发向产城融合转变 


湘江新区固然是一个以产业为基础的新区,但“新”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并非传统的经济功能区开发模式,一股脑地将优惠政策、资金、人才、土地和项目等产业资源注入,而是通过探索一条传统开发向产城融合型新城区转型的发展模式,打造出一系列“网红”新地标。
 
梅溪湖从“葡萄园”变身为高水准的文化艺术、国际商务、研发创新集中区;洋湖从遍布池塘的荒郊,华丽转身为总部经济聚集的宝地;大王山下,一个矿坑摇身变为备受关注的冰雪世界主题乐园;湘江之畔,滨江新城正加速向以金融、现代商务、商业为核心驱动的转变。

围绕“打造两型社会标杆、建设高端品质新城”的要求,湘江新区加快推进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滨江商务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四大核心片区的改造升级。

一方面强化产业引领和导入,另一方面加快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铁、高速、过江隧道等交通网四通八达,梅溪湖大剧院、李自健美术馆、湘江欢乐城等文化地标拔地而起;城市管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水源热泵、智慧交通等品质生活一一呈现;宜家荟聚购物中心、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卓伯根(中国)总部等40余家大型商业项目星罗棋布……

五年来,湘江新区的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84.58%提高到2019年的92.48%,提升7.9个百分点,推动长沙城市格局成功实现从沿五一路向沿湘江发展的时代跨越。
 
如今,当我们谈及梅溪湖、洋湖、大王山、滨江,它们的载体是湖泊、湿地、山体、江岸,它们的延伸的内涵却不止于此,一座融合生态新城、总部经济区、大学科技城、金融中心等高端业态的国际化新城已经崛起,山清水秀、产兴人旺、现代繁华,山水洲城的幸福密码在这里一览无余。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是湘江新区过去五年的写照。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目标,面向未来, “新区故事”“新区探索”将催生更多“新区经验”“新区智慧”,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