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南水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建筑设计公司,长沙市政设计院,长沙建筑设计院

联系资料

南水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北京市 北京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1388*******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暂无
移动电话:
1388*******
电子邮箱:
暂无

疫情之后,城市规划行业值得思考哪些事情?

发布于 2020年06月19日

[摘要]当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之后,这次疫情为行业带来了大考验,也带来了大机遇。
  当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之后,这次疫情为行业带来了大考验,也带来了大机遇。面对这样攸关生活品质的重大城市事件,一直号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力量却显得非常微弱,这次疫情对于设计行业的考验,在于如何通过物理空间的环境品质去优化社会空间的环境品质,如何突破静态空间设施的产品功能去进化城市的动态响应机制与资源配给能力。换言之,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运营治理如何做到双向赋能。

  机遇也伴随考验而来。这次疫情测试出中国城市在治理上的问题与短板,也是在双向赋能积极意义下为城市规划设计未来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疫情冲刷下,所有规划设计产品上暴露的不足与不当,都成了这个行业与专业必然要恶补的功课。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破而后立”,受到战“疫”挑战甚至破坏的体制、资源、系统、甚至人城关系中的信任与价值,都会得到更透彻的审视与再建立的机会。其中最值得挖掘的是行业的创新动力和专业的跨界能力。也就是说,机遇存在于我们在这场战“疫”中付出的巨大政治、社会与经济成本,可以成为诊治中国城市病、重建中国城市文明的创新资本,从这里找到属于中国的城市发展之路和治理之道。

  在过去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对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带动了城市规划设计产业的强韧发展,坚定了人定胜天的发展信念;然而面向未来,城市治理必将占据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页,城市环境的软实力建设将紧握城市持续增长的接力棒。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产业转型、跨界发展的业务压力与动力,已经不只来自市场竞争,更来自回归人本需求、尊重自然规律的新场景与新价值追求。不只来自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来自于治理能力的提升。

  城市治理主要包含了空间治理和社会治理。各自形成两套相互交叉叠加的城市运营体系,共同完成城市资源的管理并平衡各类城市公共服务的需求与供给。
空间治理主要围绕城市静态资源进行生产与管理,维护空间资产的秩序;
社会治理则是应对城市人群服务的供需进行动态匹配,维护人文资产秩序。

  城市空间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规划设计行业与专业大多只触及了空间治理的范畴。如何通过静态的空间规划设计与动态的社会治理产生有效的互动和支撑,一直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盲区,同时也是极具可塑性的发展空间。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城市的核心要素在于有目的、有系统地满足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便是聚焦于满足这种供需关系的规划设计。所谓城市基础设施,便是完成这些公共服务供需的城市系统,同时也包括了维护公共安全健康应该具备的城市体系。

  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大部分只是围绕物质空间系统所发展的路径依赖与服务方式,所以需要迫切拓展到社会空间系统的维度上进行思考,同时利用数字空间系统的全新能力来打通规划设计和城市治理之间的技术通路,完成空间与社会共治的目的。

  如果我们把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服务简单理解为目标、路径、产品和运营四大进程,每一段进程都有值得规划设计行业为城市治理打通这种技术通路的需要。

  目标设定:需要整合问题导向的底线思维和愿景导向的未来思维,结合“平灾”需求,以保证城市安全与社区健康为底线、以追求效益与原真性为驱动的目标设定。

  路径设定:实现数字科技与传统技术之间、静态空间与动态需求之间、城市治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相互赋能,整合物质设施的环境能力、数字系统的科技能力、社会组织的人文能力来重建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路径。

  产品设定:需要改变目前政府对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方案和工程的产品采购,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脱钩的现况。从顶层而下,置入城市空间逻辑结合城市治理逻辑的产品要求;从底层而上,规划设计行业应积极思考如何从项目的图景品质拓展到运营品质的产品开发。

  运营设定:通过政府、企业、民众三方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完成城市的全域治理。由政府统筹引领、开源赋权;由企业管理需求、积极响应;由民众自发自主、全民自治,使项目运营的质量成为衡量城市规划设计产品完成度的关键内容。

  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力量应该助推一种更重视城市身心健康与安全发展的城市价值观,重建人与城市的透明度与信任感。

  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途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