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陕西钧皇晨工贸有限公司陕西钧皇晨陶瓷工艺品厂专注于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

联系资料

陕西钧皇晨工贸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陕西省 西安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9-*******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刘经理
移动电话:
1533*******
电子邮箱:
暂无

耀州瓷是怎么由来的?

发布于 2018年10月29日

[摘要]“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由来已久。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因产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瓷,或名耀瓷,属六大窑系。青瓷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 耀州瓷出产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千米的铜川。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耀州瓷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元、明、清延续,有1300多年的烧造史。
黄堡出土的古代瓷器,经常可以看到冰裂纹,它们纵横不一,非常细密,将瓷器装扮得更加美丽可爱。这种工艺是怎样发明的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古很古的时候,黄堡有两个瓷匠,一个姓黄,一个姓蒲。黄瓷匠的手艺十分高明,他塑制的瓷坯,不管是瓶、盆、碗、罐,造型都特别优美。他在瓷坯上刻出的花纹,无论花、虫、鸟、鱼,都格外生动逼真。瓷坯烧为成品后,件件都青光闪闪,浑朴晶莹,极惹人爱。因此他的瓷器挑到市场上后,不用吆喝,很快就会被顾客抢购一空。蒲瓷匠又懒又笨,他烧出的瓷器又粗陋又笨重。就是喊破嗓子,也没有多少人来买。
蒲瓷匠的心眼狭窄,他特别嫉妒黄瓷匠。妒火在他心中越烧越旺,烧得他心肝发焦,烧得他两眼发红……
一天黄瓷匠烧窑时因故离开了一会,蒲瓷匠乘机蹿到河边,挑来两大桶水,来到黄瓷匠的窑顶,“哗啦——哗啦——”地灌了下去、窑内随即发出“咝——咝——”的响声,冒出一大片白气。蒲瓷匠以为瓷器都成了碎片片,便挑着水桶洋洋得意地离去了。
数天后,黄瓷匠打开窑门,取出瓷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每一件瓷器的表面,都裂出了许许多多的小缝缝——显然是被凉水激出来的。黄瓷匠看到整整一窑全部毁了,难受得差点哭出来。
黄瓷匠把这些瓷器装在两只筐里,挑出门,准备倒在垃圾堆里。到了垃圾堆前,他又犹豫起来:因为不卖出几件瓷器,父母亲、妻子、儿女连同自己,就得饿肚子,可是他又担心将这些烂货挑到市场上后,会遭到顾客的耻笑。他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多少卖几个钱。 
他到市场后,顾客们立刻围了上来。顾客们一面欣赏瓷器一面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些瓷器真漂亮,咦——上面还有许多小缝缝。”
“有了这些小缝缝,瓷器更加漂亮了。这是你新创作的一种花纹吧?”
“它会不会漏水?”
“只要不漏水,我出两倍的价钱买。”
有人拿起一个瓷碗,灌满水,咦!一滴不漏。

顾客们纷纷高价抢购。这些瓷器很快卖完了。有些没有买到的还向黄瓷匠订购了有缝缝的瓷器,黄瓷匠喜出望外,他回去以后,又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总结出了制造有缝瓷器的一整套办法。后来,人们认为,“有缝瓷器”这个名称容易使人发生误会,以为是烂瓷器,就把瓷器上的那种小缝改称“冰裂纹”。

耀州窑为中国宋代北方重要产瓷区,以陕西省铜川黄堡镇窑为中心。因铜川旧称铜官,宋时属耀州,故名。它的烧瓷时间始于唐,下迄明代。宋《清异录》、《老学庵笔记》、《清波杂志》、《元丰九域志》,元《辍耕录》,明《耀州志》,清《耀州续志》、《大清一统志》与《乾隆府厅州县图志》都对耀州窑有所记载。
耀州窑曾于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 (1102—1106) 约 30 年间烧制宫廷贡瓷。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记“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也有耀州贡瓷的记载。在发掘耀州窑址获得的大量瓷器标本中,有刻龙纹、刻“龙”字的“贡瓷”残件。1953年北京广安门基建工地也出土很多耀州窑青釉刻龙凤纹盘、碗的“贡瓷”碎片。这类“贡瓷”的完整器物,所知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青釉贴蟠龙纹刻花瓶,在瓶的颈肩处塑贴有两条矫健的蟠龙。还有青釉刻花凤纹枕、青釉龙柄壶、青釉凤头壶,都早已流失国外。耀州窑址发掘资料表明,宋代是耀州青瓷的大发展时期,中期以后达到鼎盛,早、中、晚期不同阶段的青瓷制品风格不一。
耀州瓷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
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同时还有立地、上店村、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
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青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青釉有灰绿、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还兼烧少量黑、酱釉瓷。造型秀丽华美,多仿金银器。往往采用剔花或划花手法,制作出各种生动流畅的纹样。在瓷器纹样中发现有专为皇室用瓷设计的龙、凤图案。还发现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这些优美瓷器的发现,是中国北方地区五代时期仅见的重要青瓷窑场的系统陶瓷考古资料。
唐代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中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
宋代是该窑烧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后,窑场为了保持和发展它在晚唐五代时期北方青瓷的领先地位,保持原有销售市场和争夺占领新市场,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耀州瓷在宋代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工艺,宋代刻立的“德应侯”碑上对这一生产工艺这样描述:“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煅炼累日,赫然乃成。”

金代前期该窑延续了宋代青瓷的烧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创新。其后期,姜黄釉青瓷的烧造重点面向中下层民众,烧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数量的无釉圈叠烧工艺,装饰纹样也趋于简练。
元明两代该窑发展趋于衰落,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在多品种色釉瓷的烧制中,白地黑花瓷是此一时期该窑的代表作品。至此,该窑青瓷的烧制已明显衰落。不久,窑场亦终烧,从此以后就在其原有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经过金元兵灾及各朝代的动荡变迁,各陶场均已停烧,惟有陈炉镇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
2007年,铜川市制定了《铜川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耀州瓷产业被列入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铜川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陶瓷产业的决定》。此外,印台区制定了《陶瓷工业园区规划》,提出旅游兴区战略,实施一镇、两带、三线工程,全力打造耀州瓷品牌。